• 降温来袭,你真的了解秋冻吗?

    2016-10-12 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

    据中央气象台11日12时消息,预计10月中旬,北方地区气温多起伏,南方地区华南东部和南部、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东南部、东北地区东部等地大部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3~6成,大家需要及时增减衣物。

      你真的了解秋冻吗?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很多人遵从“春捂秋冻”的做法却被冻出了疾病。这不禁让人产生疑惑:这“秋冻”到底科不科学?专家称“秋冻”其实就是防寒锻炼,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使人体抗御寒冷的机能更加稳固,激发身体机能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对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当然,抗“冻”需有度,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需及时添衣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感冒。那么“秋冻”到底应该怎么冻?哪些人不能冻?又有哪些部位不能冻呢?

      这三类人千万别冻!

      “秋冻”要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尤其是这三类人。

      1.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不宜“秋冻”,一是因为“秋冻”容易感冒。二是以防患者血管痉挛。当糖友的血管突然受到冷空气刺激时,会发生血管痉挛,使血量进一步减少,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在加上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常常伴发,冷空气刺激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病,甚至导致心肌梗等后果。

      2.年老体衰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身体调节功能已较差的年老体衰者,是不适宜“秋冻”的,这是因为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甚至还会使血管脆裂发生中风,引起偏瘫,危及生命。

      3.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

      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和那些有慢性支气管病、哮喘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冻”,因为这种人一旦着凉、感冒就很容易旧病复发或使病情加重,一到秋冬就经常感冒的儿童,每个月患感冒发烧1~2次,医学上称为“易感儿”,这类小孩也不能“秋冻”。

      冻不得的部位有哪些?

      “秋冻”并不是一味地冻,身体的不同部位还是要区别对待的,特别有四个部位需要注意保暖。

      1.腹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肠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较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

      2.脚

      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有“脚冷冷全身”的说法。脚冷时,肌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可能乘虚而人。

      3.脖

      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4.肩

      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比较脆弱,容易受伤,尤其在入秋后,如果睡觉时肩膀不盖好,很容易造成肩关节疼痛。

      已入深秋,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多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保持学习生活环境的良好通风,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要适当多饮水,多吃辛酸食物;经常使用冷水洗脸。若已感染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应大量喝水,宜吃清淡食物,多吃养阴润肺食物,如梨、萝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