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要适度运动流汗
2016-08-07 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人们若想健康地度过夏天,就要让身体适度流汗。
三伏流汗好处多
“湿”被视为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响健康。让身体适度出汗,可以带走体内的暑湿之邪。
流汗可以加快新陈代谢,促进人体排毒,调整人的体温及体液,同时也能够将人体内的废物排出,血液循环也更加通畅;其次,出汗令身体内部异常活跃,促使脂肪逐渐转化为热量,达到减肥瘦身的目的。夏日的阳光也是让人体主动出汗的最佳“能动剂”,而且阳光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一举两得。
防止中暑,选对运动时间很重要。室外运动至少要避开上午12点至下午4点这个时间段。而中老年人外出活动前,即便是在阴凉处较多的公园里,也应注意时间的选择,外出不宜过早,需要等到太阳出来之后,否则空气中会带有过量的二氧化碳等污浊气体,最好选择在7点至8点这个时间段。晚上锻炼也得在太阳下山之后,建议9点之前结束锻炼。
三伏提倡轻运动
三伏天提倡“轻运动”,比如瑜伽、步行、垂钓等体能消耗少、技术要求低、时间要求松的运动方式。
游泳。时间安排在早上6时、下午4点至5点、晚上7、8点以后。每次游10分钟至半小时,每周大概2、3次即可。夏季早晨的水温较低,入水前要充分用冷水擦身,以使机体适应冷水的刺激,防止抽筋等意外的发生。夏夜炎热,不少人喜欢晚上游泳,这是可取的。普通人不要在晚上10点以后游泳,否则会因神经过于兴奋造成失眠。
网球和羽毛球。由于多在室外,所以夏季打网球应选择清晨和傍晚。
长跑。夏季长跑与冬、春两季不同,体能消耗特别大,身体出汗多,疲劳恢复慢。长跑者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因为天气炎热而不停喝水,此举将导致体内矿物质和体能迅速流失。另外,长跑的速度快慢、时间长短应根据个人体质而定。
不出汗要小心中暑
夏季运动完之后不要立即大量喝水,会造成反射性出汗,会损失更多的体液,适得其反。还有可能会造成水中毒。尽情大量喝水会突然加重心脏负担,稀释胃液影响消化,并引发多种疾病。很多人剧烈运动后喜欢冷饮,但过多的冷饮会使人体突然性内冷外热而失去平衡。因此,温稀盐水是最佳的运动饮料。
要做好热身,以免因动作幅度大而导致运动损伤。热身活动时间可短一些,以10分钟为宜,给肌肉做些简单的加热运动,把肌肉拉长,使其运动时能够伸展自如,方法可以是拉拉腿、原地跑步等。
夏季潮湿闷热的气候容易引发皮肤感染,加之运动排汗,锻炼后要注意个人卫生。
刚运动锻炼完大汗淋漓,揭开衣服猛吹风扇,或在过冷的空调下直吹。运动后毛孔处于扩张状态,突然遇冷刺激,毛孔迅速收缩,汗腺关闭,更使人感到热不可耐,还容易造成伤风感冒。
运动时如不出汗要小心中暑。很多人往往运动三四十分钟后,仍然不怎么出汗,但皮肤表面却很热。这是因为体内的汗液无法排出,而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如果你感觉身体灼热,应立即停止运动,否则很容易产生胸闷、头晕的症状。这时,可以喝一些冰水、用凉毛巾敷在额头上或及时小便,都能让体内温度降下来。
(稿源:中国体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