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锻炼度苦夏
2016-07-03 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
“苦夏难熬”,炎热的天气,人的情绪也不知不觉中变得烦躁起来。苦夏之所以苦,一是因汗液蒸发不畅,体内散热和产热功能紊乱;二是人体植物神经功能暂时失调,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循环系统、消化吸收功能发生障碍。对于“苦夏”之症,除了注意饮食调理(如食苦瓜、苦菜及绿叶果蔬等)外,积极从事适宜的轻快运动对预防和缓解“苦夏”所带来的不适颇有裨益。
苦夏适宜轻运动
医学专家们研究认为,轻松愉快的健身运动可有效预防和缓解“苦夏”。
盛夏从事适宜的轻快运动可明显提高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使得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出现的暂时失调和紊乱均得到颇好的调节和改善,以尽快消除循环系统、消化吸收系统及其他感官因“苦夏”所带来的生理不适。
炎热之时进行各项体育运动锻炼活动,可使大脑体温调节神经中枢——下丘脑的生理功能更加完善,产热与散热机能更加灵活,一旦人体受到热环境的刺激,其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就能更快、更准确地调节肌体的产热与散热过程,以维持人体体温的生理平衡,这对有效预防“苦夏”颇有益。
持续的健身运动锻炼可使一些人懒散、停歇的汗腺开始上班,以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如排汗量骤增,汗腺分泌加快、通畅。一旦改善并锻炼了汗腺的排泄功能,经汗液排泄不仅带走了大量的热量,而且还使“苦夏”症随着汗水一起流失。
除此之外,适宜的运动锻炼还可改善内分泌和组织的新陈代谢,使人食欲增加、精力充沛。实际上,轻快的体育活动最能促进人体内释放一种“欣快物质”——内啡肽,该物质可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情绪高涨,这对消除“苦夏”症给人们所带来的不良心境(如烦躁、焦虑、痛苦、担忧等),缓解心理上的压力,正确对待“苦夏”症状并给予积极的防治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运动要因人因时
夏天不适宜在酷热的室外做大量高强度运动,特别是老年人、孩子和长期不运动的人群,出汗太多,容易造成津液消耗,出现口干、发烧、消瘦等症状。运动讲究因时因地因人,所谓因时,即避开暑气,选择早晨或傍晚锻炼;因地,即选择通风凉爽的地方,不要待在太阳底下暴晒;因人,则要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方式。
为了能有效预防“苦夏”症的发生,运动者应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身体条件、体质及兴趣、习惯,来合理选择那些闲庭悠闲、无拘无束、轻松舒适的轻体育活动。如:散步、打网球、保龄球、门球、练太极拳、水上运动、跳健美操、舞蹈、登山等。值得提醒的是,运动中应量力而行,切勿疲劳过度,更不可单独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从事锻炼,以免发生意外。
多做有氧运动。老年人可以慢走、散步、打太极,运动至微微出汗即可。身体条件好的青壮年,可以慢跑来锻炼身体。而关节不好的人,最好去游泳。因为游泳锻炼的是肌肉和韧带,对关节的保护相对较好。
补水方式有讲究
夏季户外运动出汗多,必须及时补充水分,但如果饮水方式不对,会引发不良的后果。很多饮料广告中的模特,在运动中或休息时,往往拿起一瓶饮料一饮而尽,看起来很解渴,实际上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是非常有害的。
运动中和运动后大量饮水,会给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特别是给心脏增加负担,造成更加疲劳。大量饮水的结果只会是出汗更多,导致盐分进一步流失,引发痉挛、抽筋。因此,饮水少量多次,每次喝水只喝几口,喝水的次数频繁一些,不要依赖口渴的感觉作为补充水分的依据,不渴的时候也要补充水分,让水分均衡地补充。不要一次大量饮水,但不是控制补充水分,如果水分大量流失得不到补充,严重的会引发肾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