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玩转”冬运项目

    2016-01-25 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

            1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开幕,也再次燃起了大众对冰雪项目的热情。速度滑冰、花样滑冰、高山滑雪、冰壶、冰球……这些昔日里看上去似乎有那么些“高大上”冬运会项目,如今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对体育运动更多元化的追求,其实,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高山滑雪:既刺激又锻炼勇气

      王 灿

      高山滑雪,起源于北欧的阿尔卑斯地区,故又称阿尔卑斯滑雪。高山滑雪是在越野滑雪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1936年起被列为冬奥会比赛项目。高山滑雪有速降、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和两项全能项目。其中速降和超级大回转属于速度较量,回转和大回转属于比赛技术较量,两项全能属于综合能力较量。

      滑雪这一运动发展至今,其项目已经变得越来越多,以世界性比赛为例,滑雪可以细分为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越野滑雪、跳台滑雪等众多项目,而这些项目中最为吸引人的莫过于高山滑雪了。

      家住北京的韩雨婕是一名高山滑雪项目的爱好者,从学会滑雪那天开始,一到雪季她几乎每周末都会去雪场滑雪。这天也不例外,在蓝天和白雪的映衬下,身着红色滑雪服她,从山顶上急速滑下,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她便从雪场的高级道上滑了下来。

      参与高山滑雪运动已有六年的韩雨婕,在谈到对这项运动的感受时表示,高山滑雪是一项即刺激,同时又能锻炼人勇气与毅力的体育项目。酷爱户外运动的韩雨婕,周围有很多爱好相同的朋友,六年以前她在朋友的带领下接触到这个项目,通过几年的练习,现在她的水平逐步提高。对此,她说:“高山滑雪在很多初学者的眼中显得有些难,可是如果掌握好技巧,其实上手还是挺快的。我当时断断续续学了不到一个月就能很自如地滑起来,可是要想滑好,那还是需要勤学苦练的。不过,在皑皑白雪上如风般滑过,那种刺激的感觉非常令人难忘,这是滑雪最吸引我的地方。”

      现在,随着韩雨婕滑雪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论是北京周边的滑雪场,还是崇礼、亚布力等国内著名的滑雪胜地,几乎都留下过她的身影。去年她还去法国体验了一次国外的滑雪场。对此,她感觉国外雪场的面积相对比国内要大许多,而且雪道的长度、落差也更大,同时,还有很多“野道”。不过,近几年随着国内滑雪运动逐渐变得热门起来,加之申办冬奥会的成功,她相信,今后国内雪场的发展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现如今,高山滑雪是韩雨婕最关注和喜爱的体育项目。未来,对她来说,除了自己多参与这项运动以外,她还希望能号召更多的朋友参与其中,让大家感受高山滑雪所带来的魅力与快乐。  

      单板滑雪:凌空飞翔的感觉让人激动

      本报记者 李金霞

      单板滑雪,又被称为冬季的冲浪运动。单板滑雪选手用一个滑雪板,而不是一双滑雪板,利用身体和双脚来控制方向。

      “我还记得初试单板滑雪,我摔惨了,站都站不稳,站稳了又控制不住不动。朋友跟我说单板好学,我初接触就没觉得好学,不过后来慢慢就好了。”在北京一家金融公司工作的马飞这样对记者说。自从喜欢上单板滑雪,马飞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滑上半天,其余时间还会找视频欣赏观看,并通过论坛和好友们沟通、交流。

      马飞说:“单板滑雪初学时很容易摔跤,但是它独特的魅力让人欲罢不能,越挫越勇,我现在能很自如地从滑雪道俯冲而下,感觉特爽。” 马飞介绍,单板滑雪的滑法是将两脚固定在板子上,借由身体重心来控制板子的滑行。“它与冲浪、滑板有异曲同工之妙,单板爱好者们特立独行‘拉风’的装扮和行为,也让单板滑雪更像是雪上HIP-POP,充满动感和激情,有个性张扬的自由。”

      “单板滑雪解放了双手,可以让人更自由、更灵活地控制身体,还能玩出许多花样动作,并可以在U形槽、各式铁杆、跳台上大出风头,即使在又宽又直的雪道上做大回转、小回转,也比双板滑雪多几分自由和洒脱,特别有成就感。”马飞这样形容着,“以前只是在体育节目中能见到单板滑雪的镜头,几十米高的落差,跳跃、腾空、旋转,身后是白茫茫的雪地、湛蓝的天空和耀眼的阳光……那种凌空飞翔的感觉想想就让人激动!”

      目前马飞还只能小小跳跃一下,只是这样也足够他骄傲兴奋了,身体随着滑板摆动,控制着滑板的方向,快速地滑下雪道,让马飞觉得潇洒极了,跟当初的狼狈不可同日而语。

      马飞说:“有过单板亲身体验的人,或者是有过目击经历的人都知道,在开始学单板的日子里摔跤是家常便饭。掌握不好身体重心。”“双脚合一”的感觉就像是鞋带被恶作剧地系在了一起,“拌蒜”自然难免,好不容易前扭后用力地挪动了窝,身体和雪板没有达成默契,接二连三的“屁墩儿”就开始了。“不过,正所谓‘阳光总在风雨后’,如此痛过之后的快乐也成就了玩单板的‘痛快’之源。”马飞说。  

      冰壶:集脑力、体力于一体的运动

            薪 跃 

           冰壶,又称冰上溜石,起源于苏格兰。冰壶比赛每场两队参加,每队4人,共进行10局,每局投两次。比赛时各队按一垒队员、二垒队员、三垒队员和主力队员的顺序,向对方交替投掷砥石,以砥石距离对方营垒圆心的远近计分,近者得分。

      

      曾经冰壶对于26岁的北京姑娘裴茜茜来说仅是一项电视上看过的运动项目。裴茜茜说,自己虽然不是体育迷,但是也会关注大型体育赛事。“那时候看冬奥会,发现冰壶特别有意思,是一项集脑力、体力于一体的运动,很喜欢看,换台时遇见冰壶比赛就不会再转台了。我看过冰壶的冬奥会比赛,还有世锦赛等,每次都盼望能看到中国队的精彩表现。”冰壶被誉为‘冰上国际象棋’,裴茜茜说很想体验一下,却一直没有机会。

      直到亲身体验冰壶项目,裴茜茜才进一步加深了对冰壶项目的理解。裴茜茜在一家外企上班,公司经常组织各种团队建设活动,冬天的时候,公司曾组织大家去鸟巢体验冰雪活动。也就是借助这次机会,让裴茜茜尝试了自己心仪已久的冰壶项目。冰壶的新鲜有趣,让裴茜茜记忆犹新。

      裴茜茜说,当时公司请了教练,“教练先对我们进行了简单的指导。从冰壶项目的介绍,到初级技术动作要领、注意事项等,我们边听边跃跃欲试。”看教练示范很轻松,大家错误地认为自己也可以轻松上手,实际上玩冰壶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容易。几个穿带好装备、奋勇争先尝试的男同事扭动着身体,很艰难才将冰壶投出,甚至有同事在投壶时,一不小心就趴在了冰面上。洋相百出的大家笑作一团,也不再敢小视这个智慧的游戏。

      说起自己的冰壶体验,裴茜茜表示,这是一项对身体协调性要求很高的运动。“我试着投了两次,很怕像同事一样摔倒在冰面上,很小心翼翼。第一次壶顺利投出,但滑行了两三米的样子就停住了,同事们笑作一团,都叫我加大力量。第二次我用力投出壶,身体重心却偏了,也差点趴在冰上。冰壶的技术动作看着简单,做好却很难,但是这其中的乐趣无穷,很有意思。”

      这次体验让裴茜茜更加喜爱冰壶运动,她说,目前像冰壶这样的运动很小众,北京能玩冰壶的地方也很有限。希望能有更多的冰壶场地,收费低一些,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进来,体验冰壶的魅力。“就像当年火爆的保龄球一样,人人都能玩,人人都会玩。这样项目发展就容易多了。”

            速度滑冰:挑战难度 超越自己

      本报记者 季雪峰

      速度滑冰,简称速滑,是滑冰运动中历史最为悠久,开展最为广泛的项目。比赛在周长400米的跑道上进行,选手按逆时针方向滑行。  

      对于许多人来说,冬季的滑冰是最常见的一项冬季运动项目,我们也经常会问“你会滑冰吗?”多数人可能经过几次体验后,也会信心满满地回答“会!”但滑冰对于家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李文厚来说,却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体验和“会”那么简单。

      “滑冰只是一个简单的统称,根据项目不同主要分为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和冰球,这些项目都是穿上冰鞋在冰面上滑行,但是它们有着很大的不同。”出身体育世家的李文厚受父亲的影响,从5岁就开始接触冰上项目,从冰球、到花样滑冰、再到速滑每一项他都玩得有模有样。

      项目不同,器材也不同,尤其是冰刀。“对于初学者来说,冰球刀最容易上手,因为球刀鞋靴较高,小腿承受一部分力量,脚踝受力较小,初学者更容易站住和滑行。其次是花样冰刀。最后是速滑冰刀,由于速滑冰刀鞋靴比较低,对脚踝关节的力量要求高,需要训练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李文厚根据自己的经验说。

      身为大学体育老师,李文厚平常也会根据难易程度和运动效果为家人量身订制不同的运动项目。在三个冰上项目中,妻子最喜欢的是花样滑冰,因为“在冰上曼舞充满了艺术气息。”儿子是全能发展。而他自己最爱的还是冰球和速度滑冰。“喜欢冰球是因为它对抗激烈,也更为灵活。而速度滑冰则是看上去简单,实际难度很高,对自己本身是一种挑战,而且那种不断超越自己,越来越快的感觉,真的棒极了!”

      不过李文厚也强调,不论是速滑,还是冰球,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初学者最好循序渐进,从普通滑冰开始,再一步步地向项目过渡。此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在冰场上大显身手,对于滑冰知识也要有所了解,这样你就会真正喜欢上它。”李文厚说。

      花滑:滑冰可以那样美

      本报记者 李金霞

      花样滑冰,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相继在德国、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迅速开展。1924年被列为首届冬奥会比赛项目。有男女单人滑、男女双人滑和冰上舞蹈4个比赛项目。花样滑冰的冰场长56-61米,宽26-30米,冰的厚度不少于3-5厘米。  

      隆冬季节,去后海冰场溜冰,在北京孩子的记忆里都显得亲切。如今的后海冰场,成为老北京和年轻一族的聚集地,在北京上大学的吴晓就特别愿意和朋友一起来这里畅玩。

      对于东北人吴晓来说滑冰并非新鲜事,“在北方,即便是山区农村,到了数九寒天,尤其是小男孩,会跑到河里或者水坑处滑冰,实在不行在房子背阴处泼上几桶水,几个小时过后也能过把瘾。”习惯了冰面行走的感觉,吴晓并没有怕摔的恐惧,很自如地在冰场上滑来滑去。她的同学看起来可没她那么自在,弯着腰一点一点动,吴晓看不过去就过去扶着她指导。

      “你这样不行,像我这样两脚成外八字站立,重心移到左脚上,右脚向前迈一步,重心随之移至右脚上,然后抬左脚向前迈一步,重心也随之移至左腿上,然后抬右脚迈一步。”吴晓认真地指导她的同学,“不要怕,肯定要摔的,怕摔你肯定学不会。”

      在所有的冰雪运动项目里,吴晓最喜欢滑冰,“小时候电视里直播了一场花样滑冰比赛,选手们优美的舞姿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滑冰可以那样美,有很多技巧在里面。”学会滑冰不难,难得是学会花样繁多的技巧,在冰上做各种动作,去年有幸吴晓在首都体育馆现场观看了花样滑冰大奖赛,亲身感受到了滑冰集运动、舞蹈、速度和音乐的韵律之美。

      吴晓说:“常人冰天雪地走路都要亦步亦趋、小心翼翼,而他们却如天空中的燕子自由自在翱翔,既有运动速度之美,又有舞蹈艺术魅力,集体育与文艺于一身,再加上跳跃、旋转、高抛、翻滚、急停、骤转,尤其在五彩缤纷的灯光照耀下,特别美。”

      吴晓非常喜欢申雪赵宏博,也常常梦想自己能在冰上做出各种动作,但是现实还是挺困难的,“旋转,倒滑我都可以,但是其他的就不行了,需要更多的勇气,我还需要克服。”

      冰球:打起来很“爷们儿”

      薪 跃

      冰球,起源于加拿大,又称为冰上曲棍球,分为男子冰球和女子冰球两项。冰球场长60米,宽30米,四周有高1.15-1.22米的界墙。球门高1.22米,宽1.83米。中央用一条红线将比赛场地分为相等的两个区域。冰球比赛全场为60分钟,分三局进行,以进球数多者为胜。  

      在北京海淀区冠军溜冰场,还不到4岁的言言成为冰场上的焦点。跟着爸爸学滑冰、打冰球,让言言觉得十分新鲜有趣。趣味性、竞技性强是孩子们参与冰球项目的一大原因。而与孩子们不同,家长们则看得长远。言言的爸爸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关注着国内冰球小队员们的职业发展,希望言言能够成为下一个宋安东。言言2岁7个月时便开始了接触冰球,他很喜欢滑冰,每天都到冰场来滑冰,挥舞着冰球杆“找感觉”。每次摔倒了,言言都会勇敢地爬起来。“男孩子不能娇气,冰球是‘爷们儿’的运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言言的爸爸说。

      言言的爸爸很舍得在培养孩子打冰球方面付出。从装备到专业培训班等,言言的爸爸一直在为他提供最好的条件,为的是让他得到最好的机会参与冰球运动。几千甚至上万元的装备、三四百块钱一课时的培训班、几万元一期的外教特训班等等花费,一年下来一些家庭要付出十几二十万、甚至三十万来培养孩子打冰球。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是言言的爸爸已经做好了准备。

      家长各方面的支持让孩子在打冰球的道路上走得顺畅。来自辽宁的王祉鉴曾代表辽宁队参加过全国青少年冬季阳光体育大会的冰球比赛。去年参赛时他已经练了两年的冰球,冰球特有的趣味性和竞技性让他着迷。他的妈妈焦女士也十分支持孩子,还特意请假三天陪孩子参赛。她支持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见证了孩子的成长,她希望孩子能不断积累比赛经验,不断进步。

      如今全国各地打冰球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青少年。以北京为例,北京冰球运动协会注册会员已超过2000人,3000余人经常参加活动。北京申冬奥的成功让言言的爸爸妈妈看到了未来冰球更好的发展前景。言言的妈妈说,相信申冬奥成功后,北京将有更多的冰场,更多、更专业的冰球赛事和活动,也会邀请来更多的国际知名球队教练来授课,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难得的好机会。

      (稿源:中国体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