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全民健身发展——想方设法为百姓健身谋福利

    2015-03-12 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

    “我家附近有一个小公园,有两个乒乓球案子, 两块羽毛球场地,天天能看到老百姓在那儿排着大队,就等着别人下来之后自己能上去挥两下球拍。”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天达共和律师事务 所主任李大进这样描绘着身边的健身热。在人人关注健康生活的今天,代表委员们也带来了基层百姓们的声音。

     

    保障体育用地是前提

    全 国政协农业界别委员、辽宁省营口市副市长高炜表示,发展全民健身是很好的事业,健康是基础,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所以全民健身工作是整个社会健康的基础, 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他说:“全民健身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应该搞得扎扎实实、富有效率,但是还有许多功课需要进一步做好。”

    高炜认为,首先要解决好投入,体彩应该拿出一大部分用于群众体育活动发展,而现在大多数用于建设大型体育场馆和竞技体育。其次是全民健身的场所要解决好,城乡建设规划要做好全民健身场所的设计,有足够的空间给百姓健身。

    多 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前短道速滑名将杨扬一直呼吁要保障城市社区体育用地,并多次提交了相关议案。让体育用地像绿地一样成为城市社区建设中的一项硬性指 标,并立法保障是她的目标。杨扬今年的议案是围绕公共体育设施系统化建设展开的,其中包括建议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城市社区体育用地,以及提升体育场馆使 用率、防止错位经营、真正发挥其体育功能等。

    李大进与杨扬持有相同观点。他说:“市民体育运动受场地和设施的限制很严重,能否在新建小区时就考虑辟出相应的运动场地。就像绿地不达标不审批一样,能不能在家门口就让居民可以享受这些运动场所。”

     

    发挥现有体育设施作用

    杨 扬告诉记者,曾有上海中小学校长和她谈及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问题时表示,学校并不排斥体育场地开放,只是周边社区并未联系过他们;同时缺乏可参考的、成熟 的经验做法也让他们有些不知所措。杨扬说,学校有自己的顾虑,担忧场地开放后引来的并非是真正的健身者,如果有相关具体的政策以及细则,分清责任,通过社 区为辖区内居民发放健身卡等方式,明确健身者身份,并做好保险等系列保障,学校也愿意与社区联动起来,为社区百姓提供健身场地。

    全 国人大代表、国家男子举重队总教练陈文斌今年提交了有关全民健身发展的议案,其中特别提及了提升公共体育场馆的利用率问题。陈文斌说,近些年,全国各地由 于举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而投入建设了不少体育场馆,但是赛后利用率并不高。从全国情况看,经大致估算,部分利用率较高的体育场馆,每天的开放时间为6至 8小时,利用率低的则为3至5小时。

    陈文斌分析说,虽然体育场馆开放涉及安全等多方面问题,但不能因此而造成闲置、浪费。目前并没有相关具体的整套体育场馆管理机制,全国各地运营方法各不相同。应加强管理,为场馆开放制定“硬指标”以保证其公益性开放,让老百姓有地方健身,并能享受低价健身。

     

    全方位推进全民健身发展

     

    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协同推进。高炜认为,政府应该培育培养好全民健身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应该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有健身素养的辅导员队伍。

    全 国政协委员、泰山体育产业集团董事长卞志良表示,全民健身是一个无限大的市场,只有全民健身市场实现了大突破,体育消费才会有质的飞跃,体育产业才会有大 的发展。“全民健身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把国家的意志转化为全民的共识。各级宣传部门,特别是新闻媒介,应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网络,加大全民健身活动宣传 教育力度,全力推介全民健身,让体育消费也成为一种新时尚,倡导人人参与体育健身消费的新理念。”卞志良说。

    卞志良建议推行家庭健身政府补贴,鼓励和推广家庭健身消费。他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创造新的体育消费需求,关键在于全民参与。可以采取家庭出资、企业让利和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扶持政策,鼓励科学健身产品进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