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要切实抓好2015年各项工作

    2015-01-31 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

    群众体育组织队伍建设

    需要着重加强和关注几个问题

     

    刘国永表示,在2015年的全国群体工作中,还需要着重加强和关注群众体育组织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

     

    一要高度重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解决好上岗率不高的问题。他说,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实施20多年来,在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 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体育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已经成为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宝贵的人才资源。到2014年,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已超过 150万,圆满完成了《全民健身计划》中的既定目标。但是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设计和运行中,还存在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群众身边的指导员数量不足、质 量不高、上岗率不高是当前需着力解决的问题。要统筹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开展优秀运动员、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等重点 人群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二要在发挥体育社会组织作用方面取得突破。体育社会组织既能把政府的社会治理政策传递到群 众中去,又能有效沟通、反映群众诉求,为群众健身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是现代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要探索、培育、支持社会体育组织发展的有 效途径和方法。近年来,有的地方建立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对社会组织进行机构、项目、能力孵化等。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善于借鉴总结这些经验做法,推 动体育社会组织明确权责、做大做强,确保其成为体育行政部门的有力助手。要特别重视4 X模式,即重点支持各级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 协会、农民体育协会等四个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和单项体育运动协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综合作用。

     

    三要高度重视研究和发挥网络、草根、民间等非政府形态的体育社会组织作用。多年来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习惯于联系和使用系统内的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这些组织 的行政化色彩很浓,也离百姓很远。当前离得群众近的,群众喜欢参加的都是网络的、草根的、民间的非政府形态的体育社会组织。比如当下非常火爆的“一起走全 民健身网络互动平台”、“黎明脚步”等。到2014年底,起源于河南省的“黎明脚步”在全国的实体团队已经发展到20多个,几乎每月都有主题跑步活动,去 年他们还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黎明脚步研讨会。这些民间组织深受群众喜爱,但又在监管范围之外,对推动全民健身有实实在在的作用,但又缺乏科学必要的风 险评估,要主动加强研究、正面引导,进一步发挥这些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

     

    四要探索社会体育指导员与人群和项目结合 新模式。支持具备条件的单项体育协会培训、审批具有专项技能的项目指导员,广泛开展以传授运动技能为内容的继续培训,提升指导员技能素质水平。探索在高等 院校体育专业学生中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拓宽指导员发展渠道,建立大学生指导员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制度。

     

    进一步拓展

    全民健身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刘国永强调,广泛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是吸引百姓锻炼、养成健身意识的重要形式。要围绕人、地、物、组织等基本健身要素和吃、住、 行、消费、娱乐等基本活动轨迹,推广群众参与性强、普及面广、易于坚持的科学健身项目,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性。

     

    一要加强对全民健身活动体系的研究。他表示,长期以来,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举办活动上,但是形式化、展示性的活动多,实用的、接地气的活动 少,有时甚至为搞活动而搞活动,为了领导参加活动而举办活动,评价标准不是广大群众,而是看领导满意度,所以经常出现出力不讨好、百姓不买账的现象。

     

    二要探索多元主体办赛的机制,降低社会力量参与门槛。正确处理好体育部门自己办活动和动员社会力量办活动的关系,更多地把精力由自己主办活动向引导社会力量 举办活动转移,加强对社会力量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和支持,为其协调提供场地、安保及活动指导等必要的条件,激发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 性。

     

    三要深入研究取消群众性和商业性体育赛事审批后全民健身活动的应对服务模式。国务院46号文件中明确要求取消群 众性和商业性体育赛事审批,取消审批后,体育行政部门对各类全民健身活动不能不管不问,而应该积极引导,要深入研究建立备案机制,深入研究从审批、管理向 引导、服务转变等问题。

     

    四要探索建立业余锻炼标准(段位制)、业余竞赛体系、业余项目指导员体系、业余裁判员教练员 认证体系、业余竞赛激励机制等五位一体的业余竞赛发展模式。当前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约为3.6亿,要达到2025年5亿人的目标,需要把另外的 1.4亿人落实到运动项目中,找准专业和业余赛事结合点,尤其是三大球、基础大项、冰雪运动等项目的普及开展。

     

    五要用好中央补助行政村开展农村体育活动专项资金。2013年4月10日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13〕 25号),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村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保障基层农村群众基本文化体育权益,其中农村体育活动每村每年补助1200元。各 地体育部门要主动联系当地财政、文化部门,把这笔经费落实到位,为基层争取更多活动资金。

     

    普及健身知识 宣传健身效果

    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和宣传

     

    同时,刘国永指出,还要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的科学健身指导和宣传工作。

     

    一要策划好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对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视和利用彩票公益金进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的成就。广泛宣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20年来,中国群众体育事业的成功经验和伟大成就,凝聚社会各界共识,形成全社会投身全民健身事业的强大合力。

     

    二要发挥新媒体作用,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健身故事,提高公众对全民健身的知晓率、参与率,凝聚社会各界科学健身的正能量。要组织各级各类媒体开辟 专题专栏,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引导人民群众爱健身、会健身、坚持健身的文明生活习惯。近年来一些地方体育部门高度重视网络平台和微博、微信等新 兴传播工具建设,利用其加大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宣传力度,取得了很好效果。

     

    三要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6-69岁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等基础性、制度性工作,做好数据分析和公报撰写工作,适时向社会发布各项调查结果,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四要继续做好“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第二期试点工作。着重探索“指导站”的运行模式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能力。要注意调动社会力量,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 单位、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到科学健身指导中来,培育规范开放、公开透明的健身指导市场体系,不断满足群众对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