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疼痛的跑步人群如何选择跑鞋
2025-06-20 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
很多跑友在经历一段时间跑步训练后出现膝关节疼痛,这种围绕髌骨附近、髌骨后面或周围出现的疼痛,在做上下楼梯、下蹲和跑步等动作时疼痛会加重,这种现象提示很可能已经出现了髌股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joint pain,简称PFP)。PFP是一种常见的跑步相关损伤,是下肢高发的损伤类型,很多跑友有着PFP的困扰,不仅影响跑步计划的执行,也影响着自身生活质量,并增加患膝关节炎的风险。面对这种情况,通过提升运动装备,选择合适个人的跑鞋成为普通跑者最常想到的应对办法。那么,面对市面上各种宣称有缓冲、稳定,提升跑步性能的跑鞋是否具备预防膝关节损伤的作用呢?穿着这些功能性跑鞋真的可以保护膝关节不再受伤了吗?
先来了解一下,市面上在售的跑鞋一般都是如何设计的。跑鞋的兴起是随着人们锻炼意识的提升,从20世纪70年代逐步进入人们视野范围,最初的设计初衷就是保护足部,防止足踝外伤。从早期的极简跑鞋逐步发展到具有足弓支撑和高缓冲性能。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跑鞋一般有0-1.5厘米左右不等的足跟和足掌之间的落差(掌跟差),通俗来讲就是鞋底带有一定厚度,气垫、缓冲支撑材料等高科技跑鞋功能也正是其主要的宣传策略。哈佛大学Liberman教授认为,现代跑鞋的鞋跟较高是跑步者普遍采用后足着地策略的主要原因,而穿着零落差跑鞋时,没有鞋跟减震材料的缓冲,跑者倾向于采用中足着地的软着陆(soft landing)策略。大多数学者也推荐中足着地的跑步技术,因为这使得髌股关节压力降低,进而可能降低诸如髌股关节痛、膝骨性关节炎等跑步相关损伤的发生率。研究表明,习惯后足着地的跑者发生应力损伤的风险比习惯中足着地跑者高近1倍。所以,从预防膝关节损伤和髌股关节痛的角度出发,不建议长时间穿着鞋跟较厚,跟掌落差较高的跑鞋跑步。
在选择跑鞋时可以选择极简跑鞋,降低足跟和足掌之间的落差,从而使跑步姿势更利于预防膝关节损伤。极简鞋不仅具有较小的掌跟落差,还具有轻量化、高弯折等特点。但需要注意的是,极简跑鞋缺乏缓冲减震材料以及对足部的保护作用,容易对足部造成潜在损伤风险,在预防膝关节损伤的同时应当关注足踝功能,加强小腿周围肌肉力量,以及足踝稳定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