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睡眠日:睡不好当心疾病找上门

    2017-03-21 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睡眠日的中国主题为“健康睡眠 远离慢病”。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韩芳表示,睡眠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疾病、精神障碍等慢性疾病之间的都有密切的关系,国民要加大关注对慢病防控意义的认识,关注睡眠健康。

    睡不好小心疾病找上门  

    人生的1/3在睡眠中度过,睡得好是健康的标志,睡不好是疾病的征象。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睡眠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严重危害生命健康,降低生活质量。  

    美国每年有10万交通事故与睡眠障碍有关,睡眠障碍有关的医疗代价高达160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睡眠疾病发病率也很高。例如,人群中有失眠经历的达45%,而慢性失眠者超过1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4%左右,与西方人群的患病率相差不大,可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是夜间猝死的元凶;发作性睡病等过去认为少见的睡眠疾病其实并非少见,而是尚不认识,国人的患病率也达到万分之四。

    在2005睡眠疾病国际分类中包括的睡眠疾病高达90种。由于睡眠障碍和睡眠不足对于人类健康日益增长的威胁,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睡眠医学已经形成。

    睡眠三大难题  

    睡得好是健康的标志, 睡不好是疾病的征象。国际睡眠疾病分类中包括的90多种睡眠疾病大体上分为3大类,即“睡不着、睡不醒和睡不好”。相对于生理性睡眠,睡眠专家和睡眠中心更关注睡眠疾病的诊断和处理,这些患者的需求是催生现代睡眠医学的重要推动力。  

    所谓“睡不着”即俗称的失眠,包括入睡困难、早醒和睡眠不宁者。201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制定了《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定义失眠为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者不少是有原因的,如焦虑抑郁、不宁腿综合征和睡眠节律紊乱。在睡眠中心进行系统评价和监测不仅可以定量客观地诊断失眠,而且可以发现病因,做到对因施治。

    “睡不醒”主要指“白天犯困”,人群中5%的人因此而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造成意外事故而死亡。嗜睡者机动车事故的发生率要高2-7倍。与失眠一样,嗜睡多提示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性睡病等。本次北大-宾大睡眠医学论坛聚焦睡眠与职业安全就是要提醒公众睡眠特别是嗜睡与工作效率低下、生活质量降低和工作事故频发有关。  

    “睡不好“则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睡眠异常运动,包括睡眠暴力活动。世界上时有夜间杀人但终因睡眠专家的介入而无罪释放的案例报告,主要是某些特殊的睡眠疾病确实可以自伤或伤及他人。另外, 某些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等在发病十多年前就会出现做梦行为异常,包括噩梦、梦中拳打脚踢等,成为这些疾病的一个生物标记物,睡眠专家可据此大大提前预警诊断并及时干预。

    睡眠问题如何治疗  

    睡眠疾病患者可以到睡眠中心进行全面的评估、检查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有2 000余家医院成立了睡眠中心或实验室,遍及各大学教学医院、省市级医院及部分发达地区的县级医院。除少数医院设立了独立的睡眠医学科外,多依托于各相关专业如呼吸、耳鼻喉科、口腔、中医、儿科等。  

    睡眠疾病多达90多种,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制定评价和诊断策略、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如最常见的失眠首先是明确病因对因治疗;对原因不明者最有效的是认知行为疗法,药物只是一种选择。成人睡眠呼吸暂停需治疗者90%以上需要无创通气治疗,部分对口器反应好;而儿童患者90%以上手术切除扁桃体、腺样体疗效显著。